從2019年開始,我國沿海地區大量的化工企業向中西部、東北地區轉移,到2022年,這些企業開始陸續試生產?赡苡腥藭J為,在當前技術水平日益提高、標準規范逐漸成熟的背景下,新建成的企業各方面都應該很好,安全管理也到位。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?
筆者近期在參加產業轉移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時發現,一家涉及硝化工藝裝置的試生產企業沒有任何自動化控制系統,設備設施隨意變更,將原來安裝在甲類車間的甲類物料設施,私自安裝在乙類裝置內,增加了乙類裝置的風險等級;一家涉及加氫工藝的企業剛剛建成試生產,就開始整改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安全儀表功能方面的問題;某地區多家剛剛建成的企業開始頻繁地整改隱患問題,導致不能正常試生產……這些試生產企業為何會存在這么多安全問題?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。 一些地區為了發展經濟降低了招商引資門檻,未統籌考慮安全與發展的關系,只要是項目就要。為了招到項目,某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前出資建設廠房,以此吸引企業。未批先建、邊建邊補手續的項目屢見不鮮,導致很多項目沒有得到正規設計。試問,這樣的項目建成后存在多少安全隱患?風險如何能夠控制? 某地區一家精細化工企業涉及加氫、氧化、烷基化、胺基化4種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。筆者在查看該企業的P&ID圖紙時,發現自動化控制和安全儀表功能在設計時就有缺失。政府監管部門組織的檢查對此提出了整改建議,企業沒有履行設計變更就私自增加了裝置超溫、超壓等聯鎖。筆者現場詢問控制室的操作人員,發現其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操作,也不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工藝指標,完全由現場操作人員指揮控制室的人員輔助完成操作。 筆者在另一家試生產企業還發現,居然將蓋有設計單元公章的白紙拿了出來,企業隨意進行“正規”的設計變更,應付檢查!試問,這樣的企業如何能夠保證安全生產? 在一家試生產企業,筆者發現專家審查意見中提出的10項問題,基本都是無防護網、無防護欄桿、未加裝防護罩、未安裝踢腳板等淺顯問題。企業真的這么好?真的就只有這些小問題嗎?指導服務專家組核查這家企業,發現存在多處設備設施與總圖不符、未進行總圖布局設計、自動化控制系統和SIS系統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,而爆炸危險區域內使用非防爆電氣等問題也是比比皆是。試問,評審專家真的看不出來這些問題嗎? 一些小精細化工企業投資額相對較小,建設過程中基本無力聘請監理單位管控施工質量,為了盡早投產搶占市場,趕工期、降低施工標準是常態化,為日后生產埋下安全隱患。如筆者核查的一家企業,安裝的管道七扭八歪、焊接質量不堪入目,設備隨便往地上一放,沒有設備基礎,更沒有固定措施,全靠管道拉力穩定。試問,這樣的生產現場怎能不讓人擔憂? 存在以上問題,大部分是因為企業安全投入不足導致的。哪個設計單位要的錢少就用哪個,不考慮口碑和業績,有的時候找設計單位,只是為了把一些不合規的“變成”合規的;采購設備設施能省則省,只要能用就行,很少考慮安全性和穩定性;使用施工單位,也是誰價格低就用誰;總是抱怨不好招人,但在招人方面卻舍不得投入。試問,這樣的企業如何能搞好安全生產? 筆者在核查某園區時發現了2家未批先建的企業和1家違規試生產企業。而當地監管部門有意隱瞞,在提供的企業名單中沒有這3家企業。這表明當地監管部門是知道此情況的,或是迫于各種壓力和情況,不敢硬碰硬、不敢動真格,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甚至都閉上了。當然,監管能力不足,也是導致這個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試生產是很容易發生事故的環節,有效防控產業轉移地區試生產企業的安全風險,是產業轉移地區整體安全形勢穩定的保障,而這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嚴格把關。
招商不能只考慮為地方帶來的經濟效益,還要掌握企業的固有風險,了解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。要清醒地認識到本地資源能否管控住項目的安全風險,尤其是要充分考慮本地的人力資源,是否能夠匹配該企業的發展。如果企業在原所在地就是“問題”企業,堅決不能引進。 有人說,安全是設計出來的。也有人說,設計投入多,運行成本就會少。企業一定要認識設計的重要性,摒棄“誰便宜就用誰”的思維,堅決不用掛靠資質的個人。一定要選擇業務能力好、口碑好的設計單位,確保設計優良、設備設施選擇正確、自動化控制和安全儀表功能完整。只有這樣,才能夠為以后的安全生產打下好的基礎。同時也希望負責審核圖紙的相關部門認真負責,不能任意而為。當地政府可加大這方面的追責問責。 參加試生產審查的專家應直面問題,幫助企業查出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、重大風險問題,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,不符合試生產條件的堅決不同意試生產。評審專家不能與企業串通一氣,任由企業擺布,提一些皮毛問題、無關緊要的問題。 安全管理工作不是應急管理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,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。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,倒逼企業找好的施工單位、按圖施工、不偷工減料,避免出現企業一試生產,不是這根管線漏就是那個設備漏、不是這臺設備壞了就是那臺設備開不起來的情況。 化工行業是高危行業,而且有的危險看不見、摸不到。投資者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,化工行業需要高投入,不能有掙快錢的思想。在設備設施選型上要加大投入,選擇適宜的設備設施,不能以便宜為標準。人力資源投入是很多企業最不注重的,也是最不想投入的。企業家們一定要摒棄“誰要的工資低就用誰”的思想,要尊重人才、培養人才。 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,借助優秀的第三方機構力量,為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,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;要敢于直面問題,解決問題,無所畏懼、理直氣壯地執行賦予自己的監管權力,不能發現違法行為視而不見、任由企業一堆隱患不整改、不處罰、不執法。